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人民军队的缔 造 者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。在遵义会议上,他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,批判“左”倾冒险主义的错误,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起了积极作用。在遵义会议前后,他身体力行,身先士卒,既颁布了严厉的军纪,维护老百姓的利益,又深入群众、动员群众,忠实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做了许多群众工作,得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。
慈祥护雏的“伙夫头”
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踏上漫漫的长征之路。出发前,组织上给少数中 央 领 导人配备了担架、马匹和文件挑子。朱德虽已年近半百,但为了节省出几名强壮的战士充实作战部队,他只要了两匹马,一匹供骑乘,一匹驮行李、文件。在行军中,他的那匹马实际上常随康克清留在队伍后头用来驮伤员。
在行军途中,常常可以看到他替士兵扛枪、挑挑子。看到哪个战士走不动了,他便上前打个招呼,扛起枪就走。有一次,他扛上战士的枪走了一段路,便坐下来同战士谈话。后面走上来几个战士,见他岁数大,又不像个官,把他当成炊事员,叫他“伙夫头”。到了一个地方宿营,这几个战士叫他烧碗开水喝,他马上起身找锅烧水。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对那几个战士说:“他是我们的朱总司令。”大家听了一怔,心里直打鼓,然而朱德仍然笑盈盈给大家烧水喝,很多红军战士都觉得他就是一个慈祥护雏的父亲。
严明军纪的“红军之父”
朱德被人们称为“红军之父”,一方面表现在对士兵真挚的爱,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老百姓真挚的情。通道转兵后,中央红军进入黔东南苗族、侗族地区。朱德早年在云南的军阀中当过兵,熟知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,他指示红军总政治部以中革军委政治部的名义,发布了不打苗民土豪、不杀苗民的耕牛等条令。在进入遵义城前,朱德严令在战场和打土豪中一切缴获要归公,不准私自打埋伏、发洋财,谁若违犯,不论职务高低,都要坚决追查,严肃处理。在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中,他协助毛泽东、周恩来指挥中央红军,对部队的纪律要求更加严格,更注重对老百姓的秋毫无犯。
1935年2月2日,红军行至四川省叙永城外营盘山时,又饥又饿,看到一片橘林,硬是没有一个人去摘一个,大家只有“望橘止渴”。红军四渡赤水途经四川省古蔺县太平渡张世鲲家时,张世鲲当时只有十二三岁,在国 民 党反动派的煽动下,他的家人全都跑出去躲藏去了。当红军离开后,他的家人全部回来,发现香炉里有几个银元和一张条子,条子上说:吃了你家两百斤谷子,因为主人不在家,所以就把钱留下,给你放在这个香炉里。当时几枚银元的价值是能够买上千斤稻谷的,张家人感激不尽。这与国 民 党军队烧杀抢掠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心系藏 民的“活菩萨”
1935年8月,朱德率领左路军到黑水、芦花一带,藏族同胞由于国 民 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,都躲到山里去了,把一片成熟的青稞麦留下来不敢收割。朱德看到这一情况,要求部队严格遵守纪律,并组织部队替藏族同胞抢收青稞麦。朱德头顶烈日,脚穿草鞋,带头收割麦子。他特意告诉大家,收割的麦子要放在原地块里,不要放错,以便藏族同胞回来认领。藏族同胞站在山上看红军在自家地里收割麦子,以为红军要把麦子拉走。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麦子收割好后,又放在原地垛好,就打消了恐惧和疑虑,纷纷跑下山来向红军表示感谢。
为了等待红二、六军团北上,朱德和红四方面军坚持在康北高原上等待了整整4个月。1936年4月,朱德看到一片片土地等待耕耘,就发动部队机关和一些部队帮助藏 民把地种好。他在动员会上讲:“俗话说,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现在藏 民同胞对我们不了解,暂时不能回来种地,我们能眼看着春播的大好时节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吗?我们和藏胞是兄弟,是一家,我们要帮助藏胞把地种上,而且要种好,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。”朱德自己也每天拿着镢头,在田间和大家一起干活,把许多事留到晚上处理,常常工作到深夜。不久,藏 民们陆续回来,疑雾逐渐消除了,村落里重新喧腾起来。就这样,红军在康北地区和藏 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。在红军的感召下,藏 民纷纷返家,并积极参加红军在藏区开展的各种革命活动。他们称红军为新汉 人,称红军首长是救苦救难的“活菩萨”。1935年8月,阿坝地区2000多名藏族青年加入了红军。在这期间,藏族同胞向红军捐献了1000万斤粮食、20多万头牲畜,为红军渡过饥饿奉献了最大的力量。